第124章 兄弟分家【求订阅】_人生1984
土书小说网 > 人生1984 > 第124章 兄弟分家【求订阅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24章 兄弟分家【求订阅】

  第125章兄弟分家【求订阅】

  经委的订单,李云海做得异常顺利。

  他在合同上说40天交付,实际上只用了12天就完成了订单。

  刨除成本、税收、送礼打点的钱之外,建工局和经委这两个订单,李云海总共赚到了4600万人民币!

  李云海前后采购了30台hp101的折叠计算机,全部送了出去。

  这种折叠计算机,售价五万五千块钱一台,是四海商店售价最昂贵的一款机型。

  因为其简便易携带的外观,强劲的性能,不菲的售价,拿到这种礼物的人,也觉得倍有面子。

  30台机子,总价值达到了165万!

  这也足见李云海是个有大手笔的人,也是个舍得的人。

  因为这两个订单,都是大单位的采购,摆在明面上的,盯着的人很多。

  李云海给私人回扣肯定不合适。

  林芝用粉拳轻轻捶他:“我不嫁给你,我跟你在干嘛呢?玩呢?”

  李云海虽然请了县建工局的施工队,但还是要请小工的,人多力量大嘛!

  “哥!”李云山却发言了,嗫嚅着说道,“家里只有这么一块宅基地,你一个人全部建了,我和老四以后怎么办?你要讨堂客,我们将来也要讨堂客的!”

  张屠夫一脸见过世面的说道:“县长坐的是洋汽车!可不是小货车。国产的小货车才几个钱?北金130轻卡,才卖一万八千块钱,东风140也只卖三万多块钱!一辆桑塔纳,就要卖十几、二十万呢!而且有钱都买不到!小汽车属于国家分配的物资。”

  自从上次李云海骑着摩托车,带回来4万块钱以后,李德明两口子,对这个大儿子赚钱的能力,有了全新的认知。

  李德明吸着烟,眉毛拧成了一团。

  李云海心想,就凭你小子,三十年以后,你也赚不到盖房子的钱!

  林芝安静的坐在一边,既惊讶又新奇的看着李家人争家产、分宅基地。她当然不会有这样的烦恼,所以很想知道,李云海要怎么样处理这样的事?

  李德明指着老三,大声骂道:“你才多大的人?你懂个屁?你给我闭嘴!”

  说到底就是利益的平衡术。

  而且村里翻建房屋这么大的事,需要协调到方方面面,他花几个工钱,请了人家的劳动力来做事,这家人对你家翻建新屋,也就会大开绿灯,持支持态度。

  李云海也不生气,很平淡的说道:“那好吧,我们现在就把宅基地分一分?爸,你来分吧!”

  吃过饭,李云海把家里人召集到一起,开会讨论建新屋的事。

  “老三,”李云海沉声说道,“我盖大房子,并不是想一个人独占,我是这么想的,我们三兄弟,以后没有必要分家,我建好房子以后,大家都可以住。”

  李云海特意挑这个日子回来的,这样亲人都在家里,可以一家团聚,也可以更好的商量建房屋的事情。

  李云海只是笑,下了车以后,先拿出烟来,给每个村民发了一轮。

  改革开放以来,各地大搞建设,开红砖厂的个体户、乡镇企业特别多,很多人都靠这个买卖赚到了钱。

  西北大地尚且上演了这样可歌可泣的创业故事。

  没想到老三会跳出来反对!

  但谁都明白,李云海玩的不过是文字游戏,有借,不用还。

  第二次是骑摩托车。

  第二天早上,李云海喊上庄勇,由他开车回家。

  建工局的黄玉才同志,已经帮李云海设计出农家别墅的图纸。

  李德明沉着的说道:“没有意见!你出钱给家里翻建新屋,我们白白享你的福,能有什么意见?”

  全国乡镇企业产值达到4700多亿元,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,乡镇企业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超过8000万人。

  毕业以后,李云海回过三次家。

  李云海喊了本家的几个年轻后生,一起把拖回来的货搬进自己家里。

  李云海对村里人家,了如指掌,一般来说,请人做事,都是先请本生产队的人,人数不够再请其他生产队的劳动力。

  老四还不到13岁,刚上初一,他明显没有三哥这么懂事,一脸的茫然,哦了一声:“我听爸爸的!”

  老三这个年纪,说不懂事吧,又懂一点事了,说懂事吧,又不完全明白事理,最容易被人教唆当枪使。

  也就是正大光明的给采购单位送上折叠计算机当回礼。

  李云海说,等我们从家里回来,我就带你去花城。

  张屠夫涨红了脸,撇过头去。

  即便是30年以后,经济形势一片大好,村里也总有人家盖不起楼房,李云山就是那样的人。

  “回家!”这两个字从林芝嘴里说出来,是这么的亲切自然。

  李云海家要盖新房子的事,早就在村里传开了。

  林芝一直笑,百灵鸟般的笑声,在李家祖屋里响个不停。

  “嗯!”林芝抬起头来,说道,“你还答应过我,带我去花城买衣服的呢!请问你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对我的承诺?”

  大人小孩,都跟着小货车,来到了李云海家门口。

  李云海脸色平静如水,沉着的问道:“老三,你这是想分家吗?”

  于是他采取了阳谋。

  李云海哈哈大笑,将她拥入怀里。

  林芝特别喜欢回李云海家,因为热闹!因为李家人都喜欢她,每次来,都把她当成座上宾。因为这里山清水秀,能满足她对乡村美景的一切向往。

  李云海给了他1000元的设计费。

  在她的芳心里,已经将梅山县白溪乡石板村,三口水井边的那座农村房子,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!

  从1982年到1986年,我国连续通过“1号”文件鼓励乡镇企业发展,乡镇企业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时期。随着农村工业的悄然壮大,乡镇企业异军突起。

  两人或者去公园跳舞,或者去看电影,有时也去西江边散步,哪怕实在没时间,她也会跑过来和李云海亲昵一番。

  美其名曰:“这是我们商店最新款的计算机,请各位领导帮忙试用和品鉴。”

  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,农村二三产业正式登上历史舞台,乡镇企业是继家庭联产承包之后我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。

  李云海想到一事,就是这年代的农村,只怕很难找到合适的施工方。

  村支书李国旺也在场,他这一次对李云海的态度,有了极大的改变。

  李德明热情的招呼兄弟和乡亲。

  一直闹腾到午饭时分,村民们才渐渐的散去。

  林芝每天都会抽时间来和李云海约会。

  不得不说,这人还真是有点见识。

  李德光冷笑道:“张屠夫,你说得轻巧!一两万块钱不是钱?你有本事,你也开一辆小货车给我们大伙看看?”

  几个弟妹中,李云海最喜欢的就是大妹李云芳,两个人年纪差不多,在一起玩的时间也多,感情自然深厚一些,只不过大妹高中毕业后,没有考上大学,后来也是南下打工,在外面找了个远地方的男人,倔强的不听父母之命,一定要远嫁,结果生活一地鸡毛,活得并不幸福。

  第一次是坐客车。

  李云海这下是真的无语了。

  李云海回来之前,就已经想到,老三能争的,也就是这块宅基地。

  因为有小货车,李云海在省城买了一些建筑材料和家具。

  李云海买了几袋糖果回来,当即拿出一袋子,交给林芝,让她给小朋友们散糖吃。

  黄玉才看到这么多的钱时,极为震惊,说举手之劳,不需要这么多的钱。

  三个儿子为了分家的事闹成这样,是他不愿意看到的,但又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。

  早在1979年,在改革开放、搞活经济的时代背景下,一些不甘贫穷的农村人,悄悄地做起了小生意。那时各地采取的是“不禁止、不宣传、经过调查研究,看看再说”的默认态度。

  李云山却不识大哥的好心,说道:“大哥,你现在当然这么说了。到时候房子盖起来了,你说是你建的,我和小峰怎么办?连个住的地方也没有了。”

  李国旺的劣根性,是欺软怕硬,对那些比自己厉害的人,比自己有本事的人,他既嫉妒,但又敬重,而且他也有事想求李云海,因此言语之间,多了几分恭敬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tushu9.cc。土书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tushu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